查看原文
其他

“清北教授”辅导“学渣”孩子到崩溃:我教孩子逆天改命,她却教我认命!

悟空中文 2022-10-19

近日,北大教授丁延庆一段吐槽自己女儿的视频在网上走红:


“我奋力托举你当学霸,你势不可挡成学渣!”


视频中的这位丁教授,从小被誉为“神童”,6岁能背整本新华字典,北大本硕士毕业,后进入哥大深造,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……


而且他的妻子,也同样是北大的毕业生。



然而就这履历,就这强大的原生家庭,女儿却完美避开了父母的学霸基因。


在给女儿辅导作业崩溃若干次后,丁教授苦笑认命:

 
不管你多么优秀,你的孩子大概率都是一个普通人,要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学会接受,对于谁都好。


一席话,精准戳中的,正是当代深陷教育焦虑的中国父母。


如果说五年前、十年前,家长们对孩子的期待是望子成龙、望女成凤,把自己实现不了的人生理想寄托在子女身上。


那么这一代父母的教育焦虑,还多了一层:害怕孩子跟不上队伍,担心阶级下滑,孩子将来过得还不如自己。




01



不“抢跑”,就得落后?

《小舍得》成为现象级热播剧以来,触发了不少关于教育的现实议题,其中就有这么一条,登上了微博热搜,引发广泛讨论:


你能接受孩子将来不如自己吗?

这个问题,热衷于网上冲浪的年轻人们可能会说:

“父母应该接受孩子与自己有完全不同的资质、思想、信仰、爱好、能力和追求,不要把自己的标准和理想凌驾在孩子身上。”

但等到某天,这些年轻人回到现实自己当了父母,尤其是深陷踩踏式竞争环境的中国父母,他可能会忍不住问:

“我放过了孩子,可是这个社会能放过他吗?”

就像佟大为在《小舍得》里的台词一样:
 
一个人在剧场中站了起来,其他人为了看见,不得不都站起来,最后,就没有一个人敢坐下了。
 
也就是所谓的内卷!当所有人都在抢跑,你不追赶能怎么办?


一位在微博坐拥百万粉丝的育儿博主说:

我不认同田雨岚、南俪的做法,这是技术层面的问题。但我非常理解她们为什么要这么做。

生活是需要钱的,学历是会和收入挂钩的,随便上的学校和重点中学,中高考录取率就是10%和90%的差距……
 
当赤裸裸的现实摆在眼前,你还顾得上考虑孩子的开心吗?除非有足够的家产支持,方能确保孩子有小富即安的心性。

而普通人,为了安身立命,就已经花光了全身力气。




02



你接受不了
孩子不如自己的真实原因

这位博主说的确实是千万中国父母的心声,现实就是这么无奈。

可你仔细想想,又觉得无比荒唐。

如果处处都是焦虑的声音,那么身在这个环境当中的人,只会越来越焦虑,越焦虑就越“卷”,最后谁也难逃!


为什么别人一贩卖焦虑就有人被煽动,归根结底又回到上面那个问题了:

很多父母,确实无法接受孩子将来不如自己

尤其是那些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、拼搏事业实现了阶层跨越的父母,他们害怕自己的孩子再掉回去。

小舍得的编剧周艺飞接受腾讯新闻的采访时表示:
 
许多学霸通过考取名校改变了命运,但这里面有幸存者偏差。从概率上看,孩子考不上一本,甚至成学渣,是非常正常的。

但是大部分家长难以接受,他们越担心阶层下滑,越“田雨岚上身”,拼命逼孩子。


就像《小舍得》的剧末,幡然醒悟的南俪说:

“我们不是想要孩子有一个好的前程,而是想要一个有好前程的孩子。”


所以为了培养一个有好前程的孩子,国内的父母拼命“鸡娃”。

可是如果孩子本身就资质平平,作为父母,我们应该如何自处呢?




03



清华教授:我女儿正在沦为普通人

前不久,清华大学政治学系的副教授刘瑜做了一场关于教育的演讲,主题为——《不确定的时代,教育的价值》。

她以一名家长的视角,畅谈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教育焦虑和成功焦虑。

很多父母因为恐惧失败,接受不了孩子资质平庸的现实,于是随波逐流地卷入“踩踏式”的教育竞争中。

最后不仅累倒了自己,也害苦了孩子。

有人可能会说刘瑜作为高校教授,上过藤校,全家都是清华北大的,孩子也一定是人中龙凤,跑来劝普通人接受自己的平庸,多少有点不合时宜。


但实际上,刘教授在演讲中提到:

我的女儿在清华附小上学,孩子家长都是学霸,清华满大街藤校毕业的老师,那又怎么样呢?一个班里只有一个第一啊。

整个北京,清北的录取率在千分之五左右,能上藤校的更是凤毛麟角,你凭什么认为自己孩子就是抓到彩票的那一个?这不科学!

所以,这不是谦虚,而是作为一个理性人对概率学的尊重。

刘教授还说,如果她女儿是个旷世奇才,自己肯定偷着乐,但是到目前为止,她的女儿正在势不可挡成为一个普通人!

为人父母,不管何种学识、身份、地位,都得想明白一件事:绝大多数人都只是普通人。


认清了这个现实,才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:

好的教育,不是非得把一棵小草培养成参天大树,而是要把一棵小草培养成健康的、美好的小草。

这个世界可能大部分人的智力、天赋都够不出众,但是每个人的个性、喜好、兴趣……都有自己的独特性。

而家长的使命,就是帮助孩子发掘自己的独特性,并为他提供适宜的养料,滋养他的成长,培养他的优势所长。

所谓优势,也不一定是某件事你干的比所有人都好,而是你在自己能干的所有事中,某一件干得最好

日本有一个小众的工种叫做“收纳咨询师”,你看,连收纳做的好都可以成为一份工作,甚至事业。

我们为什么非得把没有相关天赋的孩子培养成计算机天才呢?


精英毕竟是少数,如果罔顾孩子的独特性,盲目追求世俗意义上的成功,承担不良后果的,最后还是孩子!


教育的本质,是培养多元化的、富有生命力的个体,而不是锻造标准化的、单一的人才。

如果孩子能在自己小小的天地过上幸福满足、怡然自得的生活,也不失为一种成功!




04



让孩子健康、从容地长大
才是教育的底线

一名加拿大华人母亲,在读了刘瑜教授的那篇演讲词以后,写下这么一句话:我的女儿并非天才。

她说作为妈妈,写这句话比承认自己平庸还难。但是现在已经坦然。

曾经,看着别人家天赋异禀的孩子,认知力和记忆力都十分出众,而自己的女儿在小学数学难度远远低于中国的加拿大上学,却仍然在这一科目上表现平平,她感到十分焦虑。

因为女儿既没遗传自己的好记性,也没能继承她父亲的数学基因。


可是后来慢慢发现,她是有自己优点的,只是那些优点和传统学业没有直接关系。

她富于想象力,总是会提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问题,也常常会生出一些大人根本想不到的点子。

比如家里人一起玩游戏的时候,起名对大人来说是件困难的事情,他们起的名,要么别人已经用过了,要么是干巴巴的数字。

但是女儿随便想一个名字,不仅新颖有趣,还不会“撞名”。

她还常常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,在还没有学会写字的时候,就用绘画给妈妈写信。

4岁时看了长发乐佩公主的影片后,画了下面这幅画,还给妈妈讲了一个自己去拜访公主的故事。


后来学会写作,又自发开始尝试写小故事和打油诗,并自配插图。

而每当女儿把自己的作品与妈妈分享时,这位妈妈就尽力当个好听众,小心地呵护孩子的想象力和在艺术方面的天赋。

如今,这个小女孩已经被加拿大的贝松公立小学艺术项目录取了。在多伦多北部的约克区,只有这一所公立小学提供艺术教学项目,竞争是非常激烈的。

但是这位妈妈做出的努力,不过是耐心等待和支持孩子成为那个普通又独特的自己


国外的教育环境相比国内,好的地方就在于没有严重内卷,更鼓励多元,成功的定义更丰富。因此普通人的压力相对没有那么大。

但是无论是在海外还是中国,父母们都要谨记:

只有每个人都各美其美,一个社会才会生机勃勃。

不管我们的孩子最后是否取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,健康、从容地长大,才是教育应该守住的底线!

—— End ——

悟空福利



👇点击小程序,免费领取中文课👇

悟空5周年庆典!|最高¥5492好礼:有道点读笔、绘本套装…等你来拿!

最新活动,不容错过~

【家长说】“孩子不愿讲中文,原来都怪我!”华二代排斥中文的原因找到了

悟空真实学员故事~

上海第一名媛:与戏子私奔,狠心送走5个儿女,却缔造了华人顶级豪门

如何培养出优秀的子女?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